纺织社官网   服务热线:010-67004452
群组交流  登录  注册  
教育网logo

中纺教育公众号

关注有惊喜

公众号二维码
分享至:
设计造型与形态基础  浏览:250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部委级规划教材
作  者:柏林夫 屈勇
I S B N:9787522928920
适用对象:相关专业学生及爱好者
扫码进入图书购买页面
特别申明:本页面【京东购买】按钮,仅是通过京东API接口以ISBN为关键字搜索京东商城图书信息,本网站及中囯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不对京东及其他第三方的销售行为和图书真伪作担保及保证。
《设计造型与形态基础》是设计学院“人文、造型、数字、设计思维”四大基础课程创新改革之一。书籍将传统“艺术造型”涉及的“客观真实、具象写实”,与历史学、美术学、社会学、物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将传统艺术造型的“空间感、立体感、真实感”等进行“几何化、内涵化、结构化”表现的综合教学。本书引导学生对“物”展开深入研究,聚焦材质、色彩、结构、感官、物理属性等,从而在具象造型的基础上构成“表现造型”。“表现造型”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具象到表现再到抽象的造型意识,从而形成“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课程总叙事。
ISBN:9787522928920
书  名:设计造型与形态基础 教材层次分类:本科教材 出版日期:2025-09-28
丛 书 名:“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部委级规划教材 教材一级分类:设计学 最新印次日期:2025-10-15
作  者:柏林夫 屈勇 教材二级分类:艺术设计学 开  本:16开
编著方式:编 中图法分类号:J06 装订方式:平装
责任编辑:华长印 季舒雯 全文字数:111.00千字 定  价:69.80
策划编辑:华长印 季舒雯 教学视频:无
读者对象:相关专业学生及爱好者
内容提要:

《设计造型与形态基础》是设计学院“人文、造型、数字、设计思维”四大基础课程创新改革之一。书籍将传统“艺术造型”涉及的“客观真实、具象写实”,与历史学、美术学、社会学、物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将传统艺术造型的“空间感、立体感、真实感”等进行“几何化、内涵化、结构化”表现的综合教学。本书引导学生对“物”展开深入研究,聚焦材质、色彩、结构、感官、物理属性等,从而在具象造型的基础上构成“表现造型”。“表现造型”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具象到表现再到抽象的造型意识,从而形成“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课程总叙事。

第1章 20 世纪的艺术与设计 001
11  古典主义后的多元化探索 003
111 后印象派的革新:从自然到内心的跨越 004
112 野兽派的色彩狂欢:情感的直接宣泄 006
113 立体主义的解构与重构:视觉的颠覆与重塑 007
114 维也纳分离派的反叛:艺术的自由与创新 007
115 达达主义的反叛与颠覆:对传统的彻底否定 008
116 构成主义的工业美学:艺术服务于社会构建 009
117 至上主义的极简追求:色彩与形式的纯粹表达 010
118 超现实主义的梦境探索:潜意识的视觉呈现 010
119 波普艺术的商业美学:大众文化的艺术化呈现 011
12  设计意识与设计造型的转变 013
121 现代主义:理性与功能的崛起 013
122 装饰艺术风格:奢华与现代的融合 014
123 国际主义:简洁与统一的全球趋势 015
124 后现代主义:反叛与融合的狂欢 016
第2章 格物致知:形态与构成 017
21  观物:观察与灵感的源泉 019
211 观察的艺术与科学 019
212 观察的方法与实践 022
22  辨物:形态的提炼与意义 028
221 从具象到抽象:形态与符号学 028
222 抽象表现手法的运用 030
23  知物:形态认知与设计重构 039
231 形态提炼与元素归纳的艺术 039
232 设计元素的编排艺术 042
233 形态的认知与知觉特性 045
第3章 见微知著:色彩、光影与材料 053
31  光色原理 055
311 色彩理论 055
312 色彩观念 062
32  捕光捉影 073
321 物与空间的光影造型 073
322 光影媒介与空间混合 075
33  材料质感情绪 079
331 材料分类与性能 080
332 材料肌理与质感 081
333 材质的表达 082
第4章 形而上学:结构、功能与美感 087
41  时代背景与核心概念 089
411 设计的发展历程 089
412 功能主义的兴起与影响 091
42  形态、功能与美感的基础理论 093
421 形态定义与分类 093
422 功能多样性与实践 096
423 美感主观性与文化意义 097
424 形态、功能与美感的相互作用 099
43  功能与美感的和谐共生 101
431 功能主义设计的局限与挑战 101
432 功能主义设计的未来趋势 102
44  结构与美感的科学属性 103
441 结构中的科学属性 103
442 结构形态的表达方式 104
443 美感的建构要素 106
45  结构与美感的人文属性 109
451 造型中的人文属性 109
452 美感中的人文属性 111
第5章 融会贯通:空间场域 113
51  矛盾空间:视错觉 115
511 视错觉的艺术表现与实际应用 115
512 经典视错觉案例分析 121
52  物体、场域透视 128
521 空间思维与情感传达 128
522 透视画法几何 130
参考文献 139
请以教师身份用户登录,方能为您显示作者简介。
图书评论
同系列教材